67岁的魏秀芳是邻里中心的志愿者,她说,每周二、四上午,是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爱心理发的日子。魏秀芳和其他5位志愿者的爱心理发服务已持续了3年。魏秀芳说,自己从2008年报名参加对独居老人的“一对一帮扶”,为了做好服务她自学了理发,然后又带出了5位志愿者“徒弟”。
“南通的大人小孩,做好事、献爱心的意识强着呢。”魏秀芳笑呵呵地说,“20多年前,我们全市开始学习‘莫文隋’,一直到现在。“莫文隋”,其实不是一个真实的姓名,而是“做好事不留名”的一面精神旗帜。
1995年,原南通工学院女生石洪英的寡母去世,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依靠。不久,石洪英意外收到一张100元的汇款单,附言是“生活补助费”,地址为本市“工农路555号”,汇款人姓名写着“莫文隋”……从此,石洪英每月都会收到“莫文隋”汇来的100元生活费,直到毕业。
石洪英多番寻找,始终没有“莫文隋”的任何消息。这时人们才明白,555就是“无无无”,“莫文隋”就是“莫问谁”,这是一个做好事不愿留名的人。
“你要问我是谁,请莫问我是谁,风雨中我是一把伞,干渴时我是一杯水……”在寻找“莫文隋”的活动中,人们创作了歌曲《莫问我是谁》,这首歌从此在南通市的大街小巷里传唱。南通的街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“莫文隋”:房产局收到两封给职工“吴铭”(无名)的感谢信,感谢他寄钱给本地和湖南患病少年;一位化名“任友琴”(人有情)的市民,先后两次给孤寡老人和港闸区关工委捐出善款……
无数凡人善举,让这座城市处处充满温暖。从“莫文隋”开始,南通以大批涌现的凡人善举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2009年顺利入选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。如今,在南通,每年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,也被定为学莫文隋日;南通的志愿者人数,已发展到120多万人。